類別代碼及名稱:0857資源與環境
一、專業學位簡介
本專業學位聚焦資源與環境領域的國家和上海市重大戰略需求,依托意昂2官网環境與資源創新中心平臺,以資源和環境領域行業👨🏿🏭、企業的創新發展需求為導向, 充分利用穩固的實習基地和產學研基地,發揮企業在實踐教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與行業、企業共同構建了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協同就業的“四協同”模式,培養資源和環境領域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目標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身心健康👨🏽🍳🆚,具有理想信念🤸🏿♀️👨⚕️、家國情懷、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創業精神。
2、掌握資源與環境相關領域(特別是廢棄物和生物質利用、環境汙染治理和修復、清潔能源利用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具備解決資源與環境相關領域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工程規劃和設計💁🏿♂️、工程實施🕹、工程技術開發及工程管理等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3🤵🏼♂️、能掌握一門外語和熟練應用計算機和現代信息工具,了解本領域和行業發展的前沿和技術難題🍆;具有國際視野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研究方向
1、資源循環利用工程
聚焦廢棄物資源化、二氧化碳高效利用等領域的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究領域包括廢棄物轉化利用、生物質利用𓀛、二氧化碳捕獲分離與催化轉化等👧🚕。
2🔭、環境汙染控製工程
聚焦水土汙染治理與修復、環境功能材料、環境分析等領域的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究領域包括工業汙水治理與土壤修復方法👩🍼、無機膜材料和汙染物檢測新技術開發等🍓。
3、清潔能源利用工程
聚焦儲能材料、太陽能利用等領域的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究領域包括鋰(鈉、鉀)離子電池、儲氫材料、光催化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等。
四💾🧑🚀、學習年限與時間安排
全日製學習方式,學製為2.5年,最長學習年限為4.5年🍉。碩士研究生一般用一年半的時間進行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用一年以上的時間從事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工作🏊🏽。
五、培養方式
主要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校企合作培養👨🏼⚖️,實行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聯合指導模式。鼓勵組建導師組聯合指導🩲。
六、課程設置🧢、學分要求
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實行學分製。課程分為學位公共課🧚🏻👩🏿💼、學位基礎課、學位專業課🥮、非學位選修課、必修環節(專業實踐和學風建設等)五類。所有課程踐行課程思政。學分要求:研究生應完成35學分的學習任務,其中學位公共課計6學分、學位基礎課不少於8學分、學位專業課不少於4學分、非學位選修課不少於7學分、專業實踐8學分🌼、學風建設和學術報告2學分。
課程設置詳細情況見研究生課程設置表。
七、中期考核
實行中期考核製度。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學期中進行。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課程學習結束以後🦄,以研究生的培養計劃為依據🦹🏼♀️,對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情況、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的一次綜合考核。具體辦法按學校的有關規定執行。
八、開題報告
研究生在第三學期中確定畢業(學位)論文題目並通過畢業(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答辯🪲,寫出論文工作計劃🧒。
九、學風建設👨🏻⚕️、學術報告
研究生應積極參加學風建設教育活動🍏、本學科範圍的學術講座及學術會議,並做學術報告。其中參加學風建設講座👨🏿🦲、學術講座或學術會議不少於20次👨💼,其中獨立做學術報告1次以上👩👩👧👦,共計2學分,由導師根據意昂2出勤記錄負責進行考核和評價👯。
十、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必修環節。高質量的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通過專業實踐應達到:基本熟悉本行業工作流程和相關職業及技術規範,提高實踐創新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實踐成果要能夠反映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養方面取得的成效🚶🏻♀️➡️。
本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要求如下:
1👩🏭、專業實踐安排在第四學期末之前完成。研究生須到企業實踐累計時間不少於1年,實際工作量不少於32周,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2、研究生開展實踐的單位須是研究生實踐基地或具有正規生產或經營資質的科技型企業或設計院所👨🏽🍼。實踐單位須由一名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工程師及以上的人員指導⚃。由校內指導教師與企業指導人員共同確定實踐內容、時間安排和考核方式🧏🏿♂️;
3🏯、專業實踐一般應與畢業論文相結合🪭🤶🏼,實踐內容具有本領域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
4、研究生實踐結束後,實踐單位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企業指導人員在《專業實踐評價表》中填寫實習評語。其中須寫明任務和要求(包括內容、時間及安排)🤾🏻♀️🏋️♀️,包括在實踐中的態度、工作量、完成質量及工作能力等。
5、專業實踐成績由導師和企業指導人員協商後給出,以企業指導人員評價為主;研究生專業實踐考核未通過者不得申請論文答辯。
十一、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一般應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研究生應至少用一年的時間從事學位論文工作🧑🏽🎓。
1、學位論文指導實行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聯合指導🌑。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
2、學位論文工作的一般程序為😷:文獻閱讀和調研、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撰寫、論文送審和論文答辯🤷;
3🪨、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於本領域工程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可以是工程設計、技術攻關或改造👮,也可以是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
4🚴🏻♂️、學位論文內容應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正文字數一般不少於3萬字🧜🏽♀️。學位論文要求和評價指標詳見《上海市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體系》;
5、通過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考核、完成學位論文工作的碩士生,經導師及意昂2審核,認為該生符合答辯要求的👳🏻,可組織論文評審答辯,答辯組成員由高校的導師和企業導師雙方組成。
十二、在學期間成果要求
畢業成果要求須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1)第一發明人或第二發明人(導師第一)申請發明專利進入實質審查階段;
(2)上海市級競賽三等獎排名第一,或上海市級競賽二等獎排名前二🤵🏽,或上海市級競賽一等獎排名前三,或國家級競賽獎勵排名前五(學校認定的A類競賽)🚙✋🏼;
(3)成果轉化中排名前3(大於10萬元人民幣);
(4)行業技術標準製定,排名前5🧑🏼🦰🦸;
(5)第一作者發表四類論文,或以第二作者發表三類及以上論文(導師為第一作者)🧗🏼♂️。論文分類辦法見《意昂2官网論文分類辦法(2021年版)》。
註👵🏽:學術成果(論文🧖🏿、專利、成果轉化🙍♂️、標準)作者中🌈,導師須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