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張敏教授課題組長期從事鎳基和二硫化鉬基納米復合材料的設計🈺、組裝及應用。2019年以來,課題組圍繞“基於管狀二硫化鉬功能化納米復合材料的合成及構效”研究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發展了一步犧牲模板法製備二硫化鉬管狀復合納米材料共聚技術,並將其應用於類酶催化、生物傳感和高級氧化及脫鹽等領域👡🧛♀️。其中🐬,在國際著名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IF 4.3,二區,自然指數期刊)發表的論文🤱,受到廣泛關註👨🏽💻,成功入選新一期的ESI前1%及熱點論文🖖。
為了提高二硫化鉬納米尺度材料催化活性,通過結構設計、分子組裝與表面改性構建了結構性能可調的負載二硫化鉬納米片的氮摻雜一維納米管(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20, 31, 1109,一區),同時,創新性提出了分散二硫化鉬在聚吡咯空管上的新方法(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20, 8, 7801🈸,三區),被該期刊評選為“Editor’s Choice”。將過渡金屬離子鐵摻雜的二硫化鉬納米片與一維導電聚合物相結合,有效提升了二硫化鉬的類酶催化性能(Dalton Transactions 2021, 50, 15380 三區;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20, 605, 125347和2022, 655, 130225👨🏿⚖️,二區;Inorganic Chemistry 2022, 61, 542和2024, 63,18263⇾,二區💅; Dalton Transactions 2022, 51, 15403😮,三區)🕚🕒。
課題組還與校內團隊合作共同探討了一維二硫化鉬管狀復合納米材料在吸附有機汙染物(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20, 600(5), 124900、2022, 632, 127765 二區)、高級氧化去除有機汙染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459, 41613🧗♀️,一區)、生物傳感(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22,14 (9), 11156🧑🏻🦽➡️,二區)和脫鹽(Desalination, 2024, 590, 117981⬆️,一區)等方面的應用研究🌡,豐富了一維二硫化鉬管狀復合納米材料的應用範圍。
張敏教授長期從事鎳基磁性納米復合材料及二硫化鉬納米復合材料的結構,設計及其功能化研究,2012年進校以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累計發表SCI論文100余篇,其中高倍引論文10篇,熱點論文3篇👩🏽💻,連續三年(2022-2024年)入選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以上工作得到了上海自然基金(18ZR1416400)和材料意昂2高峰高原學科項目建設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