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在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下,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於2020年12月11日-12日聯合舉辦首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展演活動🧚🏽♀️。本次展演活動共設有人文社會組、經管法組、自然科學組和高職高專綜合組四個組別,由各高校從入選2018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 的709名教師中遴選推薦59名優秀青年教師參加,通過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片段🤸🏼、教學反思和現場答辯等方面展示了良好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和業務水平☝️。我校意昂2胡婷莛老師代表學校參賽🧎🏻➡️,並榮獲自然科學組一等獎。
2020年12月29日下午🦔,胡婷莛老師作為獲獎教師代表在第九期上海市屬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項目結業典禮上做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展演➡️🧑🏼🚀。
以下內容為參賽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文本案例節選,讓我們一起先睹為快吧!
《環境規劃與管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學科類別:自然科學
課程名稱:環境規劃與管理
教學對象:環境工程專業三年級本科生
學分學時🌛:2學分、32學時
課程類別👓:專業必修課
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教育部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的環境工程專業主幹課程🧑🏻🦳,是我國環境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一)環境規劃與管理基礎🧑🏻🎨,講授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政策📃、法規、製度🤺、標準和管理體系,相關理論🧚🏻♀️🤾♂️,數學基礎和綜合分析方法;(二)環境規劃,講授環境規劃的基本內容,以及流域水、城市和生態環境規劃🤱🏿;(三)環境管理,講授環境管理模式🔬,以及組織層面、產品層面和活動層面的環境管理👩🏻🦱。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方法和內容🦅, 比較系統的掌握環境規劃與管理及相關基礎學科與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獲得較寬的環境學科與環境規劃學✴️、環境管理學的專業知識,提高環境規劃製定、環境工程決策🧑🏻🦼、汙染預測和防治⛹🏻♂️、環境經濟分析和系統分析的能力。
課程育人目標:
結合知識體系和自身特點,課程教學主要圍繞三方面育人目標開展👜:
(一)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教學全過程𓀚、武裝學生頭腦,引導學生勇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和不懈奮鬥者。
(二)通過我國環境規劃和管理事業的歷程回顧、案例分析、現狀討論、國內外法律法規比較,堅定學生投身環境保護事業的專業誌趣,成為推進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力軍。
(三)通過深度解析規劃學思想和管理學理論🧑⚕️🚶➡️,培養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學科交叉思維能力和綜合創新思維方法,努力造就新時代高素質𓀓、復合型環境工程領域專門人才。
教學反思(節選):
一、教學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我國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形勢新矛盾新特征,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深刻回答了“為什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環境規劃與管理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其課程教學內容必須全面及時準確反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新理論和實踐成果,將“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深邃歷史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製度”的嚴密法治觀、“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共贏全球觀貫徹到授課和育人的全過程。
二📝、設計思路
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更新和課程思政建設的需要,任課教師需要更進一步全面、準確、深入地系統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教學內容🧙🏻♂️、授課環節和師生大腦。在前期思政元素案例的基礎上🤲🏼,力爭實現在本課程的所有章節中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全覆蓋。
三𓀓、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除理論教學之外,還將采用現場參觀♣️、主題征文、海報巡展等多種形式,將課堂延伸向城市環境治理(蘇州河👐🏼、垃圾焚燒廠等)和生態規劃(黃浦江濱江空間、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等)現場🦁,拓展至“我為十四五生態環境規劃獻一計”的平臺🙇🏼♀️☠️,集結成師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海報📟🍮,實現教學方式的多種嘗試和創新,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將上述教學過程及相應的成果產出如實綜合反映到期末考核環節中🛻,考慮學生興趣點的差異🚳,實現考核方式的多元化。